天天即时:来自天子的王之自信:秦始皇横扫六国,不怕功高震主果断放权,彰显其用心良苦
#顶端夜读#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乱世纷争,尔虞我诈,为追逐权力无所不用其极,父子争国,内亲相欺,多少人当君临天下后,却又大肆屠杀功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为巩固皇权,本应将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除掉,刀山入库,马放南山,秦始皇为何不灭功臣还果断放权,是对高贵血统的崇拜,还是对天子驾驭统治能力的迷之自信?
血统可以阻止对权力的追逐吗?从秦始皇不灭功臣角度看,并非如此,看看楚国、蜀国自立、田氏篡齐、三晋分家就知道了,血统在权力面前不值一提。#顶端作家造星计划#
在我国历史上,血统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是非常看重血统的,拥有王族的血脉和拥有平民的血统是完全不一样的。
社会上所处的阶级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在古代历史的发展当中,无数人想要与皇室攀上关系,其实为的就是一个血统问题。#春秋战国很有趣#
先秦时期,像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样年代里,血统对于人们思想的控制更是非常的重,尤其是在西周建立了分封制度之后,人们对于血统问题的看重比之前的时代更为严重,像是在婚姻关系里面,人们就经常提到的门当户对一样,这也是因为血统问题所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
分封制度本身就是一个阶级层次明显的制度,天子是最为尊贵的,平民位于社会的底层,这样明确的阶级等级的划分,让血统问题变得更加尖锐,就有了后来哪怕是拥有皇族血统的人,再怎么落魄,在人们心目当中这样的人也比平民要高贵很多。
秦始皇之所以没嗜杀功臣,是基于对血统天生的崇拜否。
虽然血统真的在古代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这能够说明血统能够决定一切吗?
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一种观点了,这是一种对秦始皇之所以不杀功臣的问题的一种观点。
这一类人认为秦始皇之所以没有除掉那些功臣,那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血统有一种天生的崇拜,秦始皇是秦国的正统继承人,秦国是东周分封的正统诸侯国。
秦始皇的血统无疑是高贵的,在平民们眼中,他是天生的王者,他天生就拥有那样的血统和身份,那是其他的人们求之不得的。因此,即使是有人上位,也不会被众人所折服。
那些立下大功的功臣也就不需要多此一举的去篡夺国家的权利了,而秦始皇因为自身血统的高贵也不需要除去那些功臣。
汉代之后,开国君主嗜杀功臣,是否因为血统崇拜的淡化。
在秦朝建立之后,并没有发生像是汉朝建立之后的那种狡兔死走狗烹的现象。
到了后来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喊出了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喊出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天下的农民们觉醒了,让他们不再那么看重血统问题,而刘邦本身又是一个平民天子,他本身也没有很高贵的血统。
在刘邦登上皇位之后,人们对于血统的那种看重和崇拜渐渐变淡了,在这种情况的制约之下,后来的君主们才不得已要消灭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那么这种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
秦始皇的这种做法,真的是因为他天生血统的崇高吗?血统真的能够阻止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吗?
我们本篇文章就来重点分析一下这种观点究竟是对是错。
血统问题不能阻止人们对权力的追逐。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跟的,血统其实也并不是天生的,像这些国家的开国之君也并不都是天生的血统高贵,哪怕有一些诸侯国确实是血统比较纯正,但是追溯到历史的源头,他们最原本的祖先也都是同出一源的。
所以说,血统问题其实并不一定能够阻止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除此之外,在战国时期发生的好多件事也都能够论证这种观点的错误。
楚国、蜀国自立为王是对周朝的一种蔑视,与血统无关。
第一个我们需要说到的是楚国和蜀国自立为王的事件。楚国和巴蜀地区其实都不是周天子所分封的正统诸侯国,原本它们只是西周的附庸国。
天高皇帝远,周朝并不能够准确地把控这些诸侯国,以至于这些国家的君主萌生了反抗的念头。
尤其是楚国,楚国本身就是蛮夷地区兴起的诸侯国,对于周朝的统治就不是非常的折服。
楚国对于周天子给他的封号也不甚满意,强烈要求周天子为他提升等级,但周天子对于这种不是兴起于中原地区的国家很是鄙视,反对给楚国的君主提升登进,楚国君主一怒之下便自立为王成为了独立于周朝之外的第一个诸侯国,这其实就是对周朝的一种蔑视。
按理来说,在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之内,周朝的天子是血统最为纯正,也是最为高贵的,毕竟整个中原地区都归在周朝的统治之下,周天子所处的皇族是整个天下血统最为尊贵的家族。
可是楚国这种自立为王的行为,完全是一种反抗周天子统治的行为,也就是一种反抗天子血统的行为。
如果血统真的是人们心目当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的话,那么周朝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阻止楚国的自立为王。
可是事实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楚国自立为王之后,周朝并没有出兵反抗,甚至其他的诸侯国都在幸灾乐祸,甚至他们从这件事情当中看到了自己称王的机会。
这种情况说明,并非是楚国其它的西周正统的诸侯国也有自立为王的倾向,在他们心目当中,周天子并不是唯一的天下共主,这就说明周天子高贵的血统其实并不值得一提,而巴蜀地区的自立为王也是一样的道理。
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通比较闭塞,周天子并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征服巴蜀地区,所幸巴蜀地区的君主就自立为王,在易守难攻的蜀地建立了一个王朝,周天子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办法。
这是反对血统是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最为崇高的第一个例证
田氏篡齐,证明人们对权力的追逐远大于对血统的崇拜。
第二个例子我们要说到田氏篡齐的事件。齐国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之一,也是整个战国七雄当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它位于东海之滨,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而其古的历史底蕴也是非常久远、深厚的,它的建国要追溯到西周刚刚成立的历史时间段。
齐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在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当中立下首功的姜子牙,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战国时代那个曾经逐鹿中原的齐国,并非是姜子牙这个家族所传承下来的齐国,在春秋末期姜氏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整个国家的绝大部分权力都落入到了齐国贵族田氏手中,后来田氏更是篡夺了姜氏的王位成为了齐国的霸主,最终成为了齐国的掌权者,姜氏齐国也正式的变为田氏齐国。
虽然齐国的国号并没有改变,但是统治齐国这个国家的家族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如果说,血统真的能够阻止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的话,如果人们真的只是崇尚古老而尊贵的血统的话,那么田氏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实现,更也不可能篡夺姜氏的齐国。
按照以上的那种说法来看,姜氏的血统是非常高贵的,虽然姜子牙并非是西周的王室,他却在武王伐纣的过程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周武王分封的时候也将姜子牙列在了功臣之首的位置。
姜子牙作为齐国的开国之君,在齐国这个诸侯国之内姜氏一族的血统一定是高贵,被人们所尊崇的,这样的一个家族在血统统治天下的历史时间段之内又怎么可能被自己国内的一个贵族篡夺权力呢?齐国的民众又怎么可能会允许这样的事件发生呢?
所以说,田氏篡齐的历史事件也能够表明血统并不是当时人们最为尊崇的东西,毕竟权力对人的吸引力是非常之深的,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一旦开始也是很难停下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切的东西都显得比较暗淡失色了,而血统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三晋分家表明,在真正权力面前,血统不值得一提
第三个例子,我们要提到三家分晋的事件。与田氏篡齐一样,三家分晋也是发生在西周分封的正统诸侯国国内的,而且这件事情还发生在当时中原地区已经称霸多年的晋国身上。
晋国是一个老牌诸侯国,土地面积位居前列,国家的综合国力也位居前列,晋文公更是春秋五霸之一,晋国作为西周分封的正统诸侯国,又是中原地区的诸侯大国,晋文公又曾经作为春秋时期的霸主,按理来说这个国家的血统也是非常尊贵并且崇高的。
就是这样的一个老牌诸侯国,最终却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瓜分掉晋国之后,韩赵魏原本这三家贵族成立了韩国,赵国和魏国这三个国家,自此之后,春秋时代结束,战国时代正式开始。
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诸侯国也成功的逼迫周天子承认了他们的地位,魏国的魏惠王更是成为了战国时代第一个称王的君主。
一个原本的贵族,一个原本的诸侯国的家臣能够有胆量和气魄去瓜分晋国这样的一个老牌诸侯国,能够有胆量和气魄去称王,这已经是越过了血统问题了。这件事情所体现出来的也是对血统的一种蔑视,所体现出来的也是在真正的权力面前血统并不值得一提。
综述
秦始皇因为是秦国的正统继承者,它拥有秦国王室的血统,所以,他是秦国民众或者说秦朝人民天生崇拜和尊崇的对象。
这种对于血统的尊敬和仰慕让人们根本不可能去反抗,秦始皇根本没有必要收回这些无比尊敬他的人们手中的权力,他完全可以放心地任用这些人为自己的王朝积蓄力量。
通过上述的三个例子来看,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人们对于血统的崇敬并没有那么深,诸侯王们对于周朝权力的争夺从春秋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完全不是自从陈胜喊出了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才渐渐发生的。
秦始皇之所以没有除去那些功臣并不是因为血统的问题,而是他自有他自己考量。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的用人之能和识人之能都是超乎常人的。
很多时候,在君主强大的统御能力之下,所谓功高震主的事件并不会发生。
君主如果真正拥有掌握国家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大臣,当然,秦朝建立之后的臣子如同蒙恬,蒙毅或者是王翦父子,他们并没有像刘邦所面对的韩信那样桀骜不驯,秦始皇也完全没有必要去跟他们讨要所谓的权力。
但更多的还是秦始皇本人的那种统驭能力,在这样的绝对强势面前,血统问题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了。其实,秦始皇是用心良苦的。
笔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血统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人们关注的话题,毕竟皇族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能与皇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自己本身的家族也是一种增光添彩的行为。
即便如此,血统也不是无所不为的,也不是无往不利的,历史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当一个王朝真正地走向鼎盛时,权力问题就不可能成为困扰这个王朝的根本。
同时当一个王朝走向衰弱时,当一个王朝已经衰弱到极致时,哪怕是拥有高贵的血统,国家的君主也很难去保全这样一个国家,不然中国古代的发展进程就不会出现王朝更替这种现象。
我们对于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分析都必须要面面俱到,都必须要结合之前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论证,并不能够以偏概全。
用一种观点或者是一个看法来概括整个历史的发展历程,这样的想法在历史研究当中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不正确的,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它包含的道理实在是太多了,后来人还需要仔仔细细地去体会,而不是简单的以偏概全。
参考文献:《过秦论》《战国策》《史记》《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
标签: